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首
页
管
理
通知公告
项目管理
经费管理
成果奖励
学风建设
管理规章
管理软件
社科统计
资
讯
社科要闻
管理动态
社科动态
国际交流
成果平台
学科建设
社科人物
会议资讯
观
点
理论
哲学
教育
法学
政治
历史
经济
人文
管理
社会
常用速查
在线期刊
论文在线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
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华章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强大教育力量
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迈上新台阶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在教育系统宣讲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 《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提高政治能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
为基础研究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勇攀高峰创一流 ——二〇二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回眸
我国已形成明显的研究型大学群体
中国人民大学聚焦“五抓”,包揽“双项冠军”,助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踔厉奋发开新篇——二○二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回眸
2022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开辟新气象·二〇二二年中国教育观察(下)
迈步新征程·二〇二二年中国教育观察(上)
深学笃行砺初心 团结奋斗担使命
南大“三板斧”直指科研评价改革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推动教科文工作再上新台阶
通知公告
项目管理
经费管理
成果奖励
学风建设
管理规章
管理软件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的通知
2023-01-0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四批经费的通知
2023-01-05
关于2022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
2022-12-26
关于2022年度“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重大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
2022-12-26
关于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
2022-12-1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2-11-28
教育部文件及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的通知
01-0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四批经费的通知
01-05
关于2022年度“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重大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
12-26
关于2022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
12-26
关于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
12-14
其他管理机构文件及通知
关于公布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通知书挂号单的通知
12-05
第十三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作会年会通知
11-09
关于公布2022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立项通知书挂号单的通知
09-26
通知公告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的通知
01-06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立项的通知
11-08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2年9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10-2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2年8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10-13
管理规章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07-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结项材料审核要点
03-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有关规定
03-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
04-12
相关下载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期检查报告书
05-3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评审书
05-0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情况表
07-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有关规定
06-20
历年资料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2年3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4-18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的通知
05-09
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立项的通知
05-09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立项的通知
05-09
通知公告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四批经费的通知
01-05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三批经费的通知
10-3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二批经费的通知
09-0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一批经费的通知
06-20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1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八批经费的通知
12-29
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12-27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1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七批经费的通知
12-22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1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六批经费的通知
11-22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1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三批经费的通知
08-25
管理办法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12-27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11-25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11-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11-25
政策解读
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这十年:为人才助力,为创新加速
05-23
高校经费使用还要进一步简政放权
03-09
应允许科研院所提留稳定性科研经费
03-09
高校科研“钱袋子”收放之道
03-06
通知公告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19届(2020年度)评选结果公示
07-07
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的公示
03-04
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材料审核结果的公示
01-23
历次成果奖励
教育部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08-22
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一等奖)
10-26
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二等奖)
10-26
评奖成果
刘诗白:《现代财富论》
09-09
白重恩: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总报告
09-09
王俊豪:《中国垄断性产业结构重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
09-09
重要文件和简报
关于印发《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
07-05
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教育系统评比表彰实施办法
11-06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
05-31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行为准则的若干自律规定
10-28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
10-28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决定
10-28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行为准则
10-28
学风委简报2016年第5期(总第58期)
10-17
学风委简报2016年第4期(总第57期)
10-17
学风动态
以学术评价夯实哲学社会科学诚信基石
07-05
教育部党组印发指导意见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
01-04
河南:确定10个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和9个涵养基地
12-06
华中农大:新教师入职第一课 院士开讲“学术诚信”
10-20
论文作者署名排序就应依学术规则
02-25
学术评价
完善高校科研评价机制释放创新活力
12-22
南大“三板斧”直指科研评价改革
12-19
第六届中国学术评价高峰论坛线上召开
12-12
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
11-24
管理规章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05-28
教育统计管理规定
08-30
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02-0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鉴定、结项和出版工作规程
01-26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08-28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
08-28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08-28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
02-27
《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
07-21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05-28
教育统计管理规定
08-30
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02-0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鉴定、结项和出版工作规程
01-26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08-28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
08-28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08-28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
02-27
《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
07-21
教育部要求学习宣传贯彻实施《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
03-24
《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全文
02-2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08-2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实施办法
06-1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
06-13
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实施办法
01-1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
01-1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
01-11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09-18
管理软件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20)发布
01-1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20)发布
12-1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9)发布
04-0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V2019 SP1)发布
02-2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8SP2版补丁包)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8)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8)发布
05-16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20)发布
01-1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20)发布
12-1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9)发布
04-0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V2019 SP1)发布
02-2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8SP2版补丁包)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8)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8)发布
05-16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8SP1版补丁包)发布
01-2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7)发布
03-0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7SP1版补丁包)发布
01-2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7)发布
12-18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 V2016SP2)发布
05-2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6SP3版补丁包)发布
03-2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 V2016SP1)发布
03-2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 V2016)发布
03-1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6SP2版补丁包)发布
03-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评审系统
项目中后期管理
社科要闻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2023-01-03
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奋力谱写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华章
2023-01-03
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
2022-12-20
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 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2-12-14
培育大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2022-11-25
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2-11-23
加快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
2022-11-19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2-11-09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
2022-10-31
社科动态
全国首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研究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挂牌
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 2022年12月29日,北京高校发起成立全国首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研究会,成立仪式暨集体备课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南开哲学社会科学2022精研耕耘结硕果 2023继往开来谱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部署要求,结合贯彻落实总书记来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谋振兴、抓落实、求突破,在奋力谱写“六个新篇章”进程中推动南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022年暑期工作会议
最新
为基础研究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02-06]
最新
甲骨文研究的重要作用
[01-09]
最新
面向强国建设 彰显高等教育新使命
[01-09]
会议通知
· 第五届(2022)意识形态与舆论研究学术年会征稿通知
· 第二届清廉学校建设论坛征文启事
· 第二期马克思主义人物研究工作坊征文通知
· 第十届国际分析哲学史学会年会通知
· 第五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征文启事
· 族际交往与共同体建设·2022年第三届边疆地区社会工作论坛邀请函
会议动态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举办第二届舆论安全学术研讨会召开
第27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举办 聚焦未来资本市场成长与高科技企业发展
2023年第二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开幕
北京大学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举行
2022年高校教学评估与咨询研讨会召开
第四届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高层论坛举行
与时代同频,建设世界一流商学院——第二十四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线举行
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韧性治理”平行论坛举行
第六届中国学术评价高峰论坛线上召开
朱维铮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座谈会暨史学与中国社会现代转型学术研讨会举行
第五届“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论坛成功举行
2022年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年度会议召开
四川大学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之治”第二届高端论坛“党的二十大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出版二十周年纪念暨“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举行
观点
秦人的发展历程与早期中国的族群融合
01 图1 【光明学术笔谈】 关于秦人的族属和文化来源,学界历来有“西来说”和“东来说”两种不同的意见。正如王子今指出,认为秦人起源于古代中国的东方,但是后来其主要部分曾迁徙到西部,活动于华夏文明圈西界的说法,可能是有道理的。
郡制推行:秦统一研究的新视角
至汉武帝时,郡制推行才重新向始皇帝后期回归。 历史研究要求我们在重建史实链条以说明历时性变化时,提供切合时代情境的解释,对历史的复杂变动有细致体察,从而做出有“历史感”的学问。秦统一研究,引入秦郡之置的视角,有望获得更全面确切的认知。田余庆曾撰《东三郡与蜀魏历史》,考述西城郡、上庸郡、房陵郡设置,以探讨三国政治。
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求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马克思主义已经融入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一种社会意识,体现着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是非判断和基本态度,每个社会都有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体系。
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提高政治能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最终落脚点和最根本的检验标准是人才培养质量。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高层次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不足。当前,对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来说,应当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中国经济学形成于对西方经济学的引进与学习,但中国经济学在学习与借鉴中长期追寻着自身的理论创新之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经济日新月异,亟须学界“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助力提升产业链韧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并在五大政策组合中强调“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形成规模庞大、配套齐全的完备产业体系,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推动在线教育转型升级
在线教育转型升级,是一道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近年来,各地学校积极开展在线教育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经验做法。一是通用型平台建设。过去,在线教学平台大多是分散建设,“各建各的”“各用各的”极为常见,数据壁垒、信息孤岛等现象普遍存在。
交叉融合、双向互动:西方史学新趋势之分析
一 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史学界推陈出新,出现了不少新变化,足以证明历史学这一传统学问,正在不断革新和更新。依笔者管见,这些变化或许可以用本文的正题来略加概括。“交叉融合”指的是新兴史学流派层出不穷,但相互之间又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是呈现借鉴融合之势;“双向互动”指的是专业史家与读者之间,产生了远比之前更为积极的沟通和交流。
关于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几点思考
从而使这些专史研究容易出现重复劳动而水平提升有限的状态。一方面,国家和社会急需这些专史研究推出高水平成果作为智力支持;另一方面,现行历史学体系和社会科学体系都很难独立产出相应的高质量成果、培养出相关优秀人才。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推进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这既是中国历史学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反思和批判西方知识体系文化霸权的组成部分。
始终牢记“五个必由之路”
的伟大实践,更源自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重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始终牢记“五个必由之路”,深刻理解蕴含其中的规律性认识,才能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尚书》科举用书:一个亟须开拓的研究领域
《三传》及胡氏《传》,《礼记》用古疏注。”确立了《四书》与本经为科举考试内容,以及宗朱的思想倾向,为明清所承袭。《四书》义与本经义成为科举的基础,一时科举用书大量涌现,这是需要研究的一大领域,涉及经学史、教育史、文化史等多方面问题,是深入了解科举内容、经义文形式、国家人才选拔价值取向、士子精神养成、民族精神建构等内容的重要文献。
中国式现代化将深刻影响世界
【中共二十大的世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元宇宙:概念、挑战与治理
编者按 在2022年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元宇宙”的发展与应用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从提出、探索到逐步走向应用,元宇宙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一步步将虚拟与现实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将会在未来更加深刻地影响每一个人。如何认识元宇宙?元宇宙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应该对元宇宙采取怎样的治理方式?本版特约请四位青年学者,围绕上述话题进行讨论。
面向未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能够引领未来的高等教育新发展模式。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以建设“未来技术学院”为抓手,瞄准未来前沿技术,实施本硕博贯通、多学科融合培养,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打造个性化知识体系,在培养具有前瞻交叉思维和科学家素养、引领未来技术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最后,从就业去向上看,一流大学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
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且长期向好,这是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和优势。近年来,在逆全球化潮流涌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地缘政治冲突等接连冲击下,世界经济陷入低迷,而我国经济则表现出超强发展韧性、潜力和广阔回旋余地,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以学科特色发展推动政治学自主性建设
中国政治学恢复以来,学科自主性不断增强。高校政治学学科在此过程中进行的知识生产,专注于某个特定领域,产生了原创性知识,形成了特定的学术见解或学说,进而塑造了自己的学术理路,形成了学科的特色发展。这样的特色发展,是中国政治学自主性发展的突出表现。 突出特色的学科发展之路 在中国政治学甘当西方政治学的搬运工、传声筒之时,政治学特色发展的问题不会被提及。
新时代中国政治学的学科气质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政治学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面对巨变产生的冲击、形成的约束、提出的挑战,政治学更需要自觉自省、自立自强,在时代的快速变化中体现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 “时代性”和“实践性”是当代中国政治学的精神气质。
培养造就德才兼备时代新人 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高瞻远瞩作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部署。迈向新征程,武汉大学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一流的文化吸引人才、一流的标准培养人才、一流的环境成就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新的贡献。
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
指出,“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应深刻领会并发挥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等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对于人才培养价值体系、知识体系的引领和塑造作用,切实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现“知识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一体贯通。 确保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理论
社会
经济
政治
人文
历史
哲学
法学
管理
教育
在线期刊
会计与财务
2022年第2期
会计与财务
2022年第1期
大珠三角论坛
2022年第1期
大珠三角论坛
2021年第3期
道德教育研究
2022年第4期
[当代会计评论]
[公共管理研究]
[社会保障研究]
[会计与财务]
[评价与管理]
[公司治理]
[公共行政评论]
[比较经济体制研究]
[政治经济学评论]
[大珠三角论坛]
[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发展经济学论坛]
[西部经济学评论]
[农业经济与政策]
[跨国公司研究]
[国有经济研究]
[数量经济研究]
[金融学术动态]
[WTO与中国]
[世界经济评论]
[东部经济评论]
[价值与文化研究]
[伦理学与道德建设]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逻辑与认知]
[中国文字学报]
[中国英语教育]
[汉语史期刊]
[中国文学演变]
[中国现代文学学刊]
[文艺学新世纪]
[文艺美学研究]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华侨华人研究]
[边疆考古研究]
[民商法研究]
[武汉大学国际法杂志]
[环境法]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论文在线
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视角下古谏文分析——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
2023-02-06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资本成本与公司价值
2023-02-06
基于慕课模式下的国际汉语教学与推广
2023-02-06
中美债券市场同步性分析
2023-02-06
灵活就业人员参与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06
常用查询
查询全国高校学校代码
查询学科代码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线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期刊社